2015年,奥巴马在白宫与一位华裔小女孩玩闹的画面,被媒体捕捉下来,乍看是一次寻常的家庭互动,但这位小女孩的背景并不简单。她是奥巴马的亲侄女,血脉里交织着肯尼亚、美国和中国三地的文化与家族故事。当时她年仅五岁,跟随父母到白宫探亲,温馨的合影传出后,引发外界对她身世的好奇。
要解开这层谜团,就得从奥巴马的家谱说起。奥巴马是家中的第二个孩子,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马克,正是这名小女孩的父亲。奥巴马的父亲巴拉克·奥巴马是一位性格复杂的人,年轻时从肯尼亚赴美求学,遇到白人女子安·邓汉姆,两人很快结婚,却在1964年离异。离婚后,他返回肯尼亚继续生活。巴拉克在肯尼亚早有第一任妻子凯齐娅,并育有子女,后来又迎娶第三任妻子——一位犹太裔美国人鲁思,并与她生下了马克。 马克的童年并不顺遂。父亲嗜酒成性,工作不稳,还常在酒后动手打人。马克亲眼见过父亲挥拳打母亲,母亲身上留下淤青,他和弟弟大卫只能躲在角落不敢出声。1973年,鲁思忍无可忍,与巴拉克离婚,带着两个儿子回到美国亚特兰大生活。后来她再婚,马克的生活才渐渐稳定下来,并开始专注于学业。 他先在布朗大学攻读物理专业,又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物理硕士学位。毕业后进入电信行业,从事市场营销工作,后来跳槽到朗讯科技。然而,2001年的“9·11”事件引发经济动荡,37岁的马克失业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看到中国招聘外教的广告,便带着行李飞往深圳,开始新的生活。 那时的深圳正高速发展,高楼林立、商机涌动。马克先在学校任教英语,2003年创办互联网咨询公司,帮助中国企业对接国际业务。创业初期,他经历资金紧张和客户稀少的难关,但凭着耐心和坚持逐渐站稳脚跟。与此同时,他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兴趣,练习书法、研读古典小说,还迷上茶道。一次在茶馆品茶时,他结识了河南姑娘刘雪华。 刘雪华家境普通,父母是农村农民。初见马克时,她的家人对这位肤色黝黑、来自异国的男人心存疑虑,担心跨国婚姻难以长久。但马克并未退缩,他频繁前往河南探望岳父母,学习包粽子、参与当地节庆,还带礼物表示心意。经过两年的努力,岳父母最终同意两人结婚。婚后,马克负责经营公司,刘雪华则照顾家庭,2010年前后,他们的女儿玲玲出生。玲玲拥有黑人与中国人的混血面孔,从小在双语环境中成长,既会用筷子,也懂得使用刀叉。 马克与奥巴马的关系并非从小亲密。父亲车祸去世时,17岁的马克才首次在葬礼上见到哥哥,寒暄不多。后来奥巴马访问肯尼亚,两人再度见面,谈起父亲的往事,但依旧有些陌生。2008年奥巴马当选总统时,媒体开始关注马克的身份,他选择在中国低调生活。不过兄弟间仍保持联系,奥巴马访华时还曾与马克夫妇在北京见面。 在奥巴马竞选连任期间,因亚裔群体对移民政策有不满情绪,马克专程赴美公开支持哥哥,帮助缓解舆论。他还题写书法“天涯咫尺”送给奥巴马,寓意兄弟虽远犹近。玲玲出生后,两家人的联系更加密切。2015年,马克带着妻女赴美探亲,玲玲第一次踏进白宫。那天,奥巴马忙完公务后抱起侄女,在她后颈轻吻,逗得她咯咯直笑。 这次家庭团聚被媒体报道,特别强调玲玲的华裔血统与奥巴马的“中国缘”。如今,奥巴马卸任,马克一家继续在深圳生活,公司业务扩展到广州,成为中美企业交流的桥梁。玲玲在幼儿园学习中英双语,偶尔还与奥巴马的女儿视频聊天,分享玩具。 奥巴马的家族跨越肯尼亚、美国,而马克在中国扎根。上一代的复杂婚姻带来了分离与创伤,但下一代通过努力重新连接。马克并未依赖哥哥的名气,而是凭借自身奋斗在中国闯出一片天地。玲玲的未来无疑更宽广,既能在语言上游刃有余,也能在文化上游走自如,或许会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。 发布于:天津市嘉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